Monday, October 22, 2007

板面情怀


板面又称“面粉糕”,不外是面粉和水混合成的。不过,很奇怪的是,如此简单的材料,会因每个人的手艺而有差。面粉的嚼劲,还有汤头和材料是关键。

我自小就很爱吃板面,以前小地方是周末要一家人在家里亲手搓自己煮,或邻居煮多的时候也邀我到她家吃住家板面才有机会尝到,极罕有吃到,格外珍惜每次吃板面的机会。从此,对住家式的板面爱到无法自拔。它是我第一样学会做的面食小吃,但费时又多功,结果现在我还是宁可在外找吃的机会多。

今日在都城里,几乎每个花园或地区都有较代表性的板面。我们的印象,板面视乎离不开树仔菜、炸葱和江鱼仔,但也有例外的。

1)中南区,有历史悠久的“天涯客”板面,记得要加料,就是加炸葱肉碎和香菇,可以看到全部料把板面都盖住,由于有切过又不大片,小孩都爱吃。它的辣椒看似稀但挺辣的。
“天涯客”就在Lorong Haji Taib 5 的巷子,不难找只要从Wisma Sime Darby 转入Jln Raja Laut,靠左看见有间酒店,巷口转入便可以看见“天涯客”。做孕妇时最常光顾,也分不清是妈妈馋嘴,还是小孩想吃。老板娘早上八点已经开档,候君大驾光临,只开早市!(那里晚上可是“中性人”的地盘哦!)

2)家附近蕉赖十一英里新村的”大碗公”,的确大大碗又好吃,假如你叫大不过加多三毛钱,准把你的肚皮撑大。它不放树仔菜,放多多绿苋菜、炸葱和江鱼仔。另外,还可加猪肉丸和水饺。老板娘来自怡保,人很亲和,要加什么少什么都一一满足顾客的要求,水准佳效率好。
每一次,全家到这里晚餐,大人小孩都是很满意,肚子圆鼓鼓地离开。大碗公就在十一英里的巴刹角落的住家式大排档。每晚六点开业,逢周二周五休息。早上则在无拉港AM Bank后面的住家,早晨八点开业。

3〕茨厂街在上海书局对面,那个小巷是我蒲茨厂街的日子,吃最多便是瓦煲板面,你会看见滚滚烫烫的板面呈现你面前。太心急会烫到舌头,夜晚就坐在商店的走廊外吃一碗热呼呼的板面,尤其下雨天吃最赞。那天到上海书局,那一摊小贩还在,并扩充到店面了。

4)曾经好友珊住在蕉赖美和家公寓,一个很旺的地方,靠近市区,附近有地铁和JJ。那里的住家(没招牌)板面和伊面最赞,就在美和家公寓外面,单做那里居民的生意,每晚都几乎高朋满坐,所以要吃不要等,记得七点前去霸个位就“没择输”啦!板面要粗要细,任君选,有家乡的味道。

5)朋友推荐位于Pandan Perdana的胜记板面专卖店也不赖,有煮水干捞的。

好友余先生问过一个问题,为何卖板面的就一定有卖伊面?他的友人曾要追求文良港板面档老板的女儿。友人用的标准是“今天伊人不在吃板面,因为撞板;伊人若在,吃伊面边赏伊人。”很押韵哩!

6 comments:

wk said...

不是说
板面——用机器弄成条状,
面粉糕——用手撕成块状?

小女人 said...

天涯客那档,我中学在那一带补习,时常都去。已经是咸丰年代的事了。

蕉赖11哩那档,我也吃过。真的很好吃,我每次都加江鱼仔。

heimama said...

不知道为什么, 好像很多人都喜欢吃板面哩。我个人比较喜欢有苋菜的板面, 汤也特别甜。当然最好要放多多江鱼仔。嗯~好吃!

萍凡女子 said...

Wk,板面的叫法源自吉隆坡。一般上,福建也是叫面粉糕。手撕及弄条状是个人所好。

小女人,照片中的板面来自11哩。

heimama,我写了我喜欢板面的理由。平日,可以一碗板面三个人分,孩子们又特别爱吃江鱼仔与苋菜,所以不时都有吃。自己做很花功夫又吃不完。

夏娃 said...

我习惯叫这个食物“面粉馃”
我妈妈弄得最好吃
呵呵

萍凡女子 said...

夏娃,对啊,这个名称该是福建音演变来的。幸福的孩子都会这么认为!^:^

http://blogs.techxii.com